人口老化、生活型態改變,加上空污問題,引發許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氣喘、慢性肺阻塞,其中又以慢性肺阻塞最致命;雙和醫院昨日宣布創新型態健康照護模式,結合醫療物聯網應用慢性肺阻塞個人預警系統。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全球每年約有三百萬人死於慢性肺阻塞,占全球死因第三位;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每年約有五千人因為慢性肺阻塞死亡,為台灣十大死因排名第七位。
由於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誤診為其他疾病,雙和醫院智慧型呼吸健康照護中心團隊主持人暨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昨表示,慢性肺阻塞常見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牙周病治療方式,進而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進出肺部;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病患往往出現氣喘、胸悶、咳嗽等症狀,一旦罹患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疾病,民眾不可不慎重以對。
李岡遠主任指出,今年台北醫學大學醫療體系再度以智慧生醫研發、智慧醫院、精準醫療以及AI醫療應用為主題共同參加醫療科技展,其中AI醫療應用方面,雙和醫院結合醫療物聯網充活動假牙分應用於慢性肺阻塞個人預警系統,改變傳統醫療行為與疾病診治方式。未來醫護人員與病人及其照顧者,可以在沒有時間限制、不分距離情境下,以同理心的訴求來溝通病情與研商治療方式,將促使治療疾病轉變成提早預警、個人關懷的全人照顧。
【記者方一成╱彰化報導】常有「咳、痰、悶、喘」症狀者須提高警覺,可能罹患與孫越叔叔生前同樣的疾病──肺阻塞。國內四十歲以上男性每十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肺阻塞,肺阻塞是不可逆的疾病,只能規律用藥控制,不規律用藥恐使肺功能持續惡化、呼吸困難,甚至致命;民眾可以隨時利用爬樓梯來檢視自己的肺活量,初步評估是否有罹患風險。
只有牙醫能夠發現牙周病的早期症狀,但隨著病情發展,其他症狀會慢慢顯現。這些症狀包括:
• 牙齦紅腫疼痛
• 刷牙或使用牙線時齒齦出血
• 牙齒偏移或鬆動
• 牙齒與牙齦之間有膿液
• 口臭不能消除
• 因為牙齦退縮,牙齒顯得更長
• 牙齦與牙齒分離
• 牙齒咬合方式發生變化
• 部分假牙的配合出現變化
彰基醫院昨〈廿七〉日舉辦「世界肺阻塞」宣導活動,提出「藥你快活、登階九九、健康久久」的口號,提醒民眾正確用藥觀念,減少疾牙周病治療病發作;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呼籲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八十一歲的陳文國平日務農,年輕時就抽菸,六年前開始有明顯咳嗽、咳痰及喘息症狀,今年六月卅日、七月廿五日陸續住院兩次,經確診為「肺阻塞」後,固定於門診追蹤及使用吸入型藥物控制,近年來症狀控制穩定無急性發作住院。
彰基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詹博強表示,「空污」是甫剛結束的選戰中重要話題,尤其是台中、彰化等地區的火力發電廠、六輕影響,所以彰化地區的空污很嚴重,有很多的患者,有可能是因為吸菸過量、環境的嚴重空污,因而產生肺部問題。
彰基胸腔內科表示,若有「喘、咳、痰」或吸菸習慣,無法在一分鐘走上四層樓梯,只爬五十至八十階就感到氣喘噓噓,代表有低度肺阻塞的風險;透過日常生活狀態的評估,提醒民眾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即使沒有蛀牙的人,也可能有牙周病,它的初期表現相當輕微,平常就只是刷牙的時候流一點血,嚴重一點,頂多就是牙齦腫脹,很多患者完全不覺得怎麼樣,不認為自己有牙周病,或是根本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殊不知它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疾病,慢慢的侵蝕牙根,所以牙醫很直白的說:「牙周病隨時會發生」,只要口腔衛生沒維護好,隨時會有牙齦炎、牙周病的產生。嚴重的牙周病發生時,唯一的牙周治療方法,恐怕是整顆牙齒都得連根拔除了。而且牙周病並不只是單純的口腔疾病,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全身的免疫力。因此,牙周病也和全身疾病有相關聯,除了跟糖尿病有相關外,最可怕的莫過於與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甚至和失智症也有關。